發布日期:2022-10-09 點擊率:27
數字式溫濕度傳感器就是能把溫度物理量和濕度物理量,通過溫、濕度敏感元件和相應電路轉換成方便計算機、plc、智能儀表等數據采集設備直接讀取得數字量的傳感器。傳感器數據輸出格式有可能是RS232數據、RS485數據、一總線數據、CAN總線數據、ZIGBEE數據、TCP/IP數據和占空比數據。
主機控制數字溫濕度傳感器完成溫濕度轉換時,在每一次讀寫之前,都要對數字溫濕度傳感器進行復位,而且該復位要求主CPU要將數據線下拉500μs,然后釋放。數字溫濕度傳感器收到信號后將等待16到60μs左右,之后再發出60到240μs的低脈沖。主CPU收到此信號即表示復位成功。實際上,較小的硬件開銷需要相對復雜的軟件進行補償。由于數字溫濕度傳感器與微處理器間采用串行數據傳送方式,因此,在對數字溫濕度傳感器進行讀寫編程時,必須嚴格地保證讀寫時序,否則,將無法正確讀取測溫結果。
對于在單總線上所掛數字溫濕度傳感器的數量問題,一般人們會誤認為可以掛任意多個數字溫濕度傳感器,而在實際應用中并非如此。若單總線上所掛數字溫濕度傳感器超過8個時,則需要解決微處理器的總線驅動問題,因此,在進行蓄電池單體多點測溫系統設計時該問題要加以注意。
連接數字溫濕度傳感器的總線電纜是有長度限制的。試驗中,當采用普通信號電纜且其傳輸長度超過50m時,讀取的測溫數據將發生錯誤。而將總線電纜改為雙絞線帶屏蔽電纜時,正常通訊距離可達150m,如采用帶屏蔽層且每米絞合次數更多的雙絞線電纜,則正常通信距離還可以進一步加長。這種情況主要是由總線分布電容使信號波形產生畸變造成的,因此,在用數字溫濕度傳感器進行長距離測溫系統設計時要充分考慮總線分布容和阻抗匹配問題。
在數字溫濕度傳感器測溫程序設計中,當向數字溫濕度傳感器發出溫濕度轉換命令后,程序總要等待數字溫濕度傳感器的返回信號。這樣,一旦某個數字溫濕度傳感器接觸不好或斷線,在程序讀該數字溫濕度傳感器時就沒有返回信號,從而使 程序進入死循環。因此,在進行數字溫濕度傳感器硬件連接和軟件設計時,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
跟模擬式相比,數字式溫濕度傳感器具有很多的優點,傳感器的抗干擾能力增加,信號傳輸距離遠,提高了傳感器的穩定性,同時也提高了傳感器綜合精度和可靠性,電磁兼容性能也會好很多。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傳感器也進入智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