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5-25 點擊率:32
挑戰與需求
隨著水上運輸的快速發展,如何更好地加強水上運輸監管設施的建設,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保障經濟的持續發展,成為港航部門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隨著陸路交通逐步顯現物流運量瓶頸,提高水運效率,改善水運監管環境逐步成為沿江各城市的發展戰略。在傳統“黃金水道”的長三角和運河沿線地區,各個主要城市都在制定雄心勃勃的“水運強市”、“數字港航”工程計劃,充分發揮其內河航運的優勢,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提高經濟社會的綜合競爭力,以利于進一步支持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
在實際業務環境中,信息技術獲得了廣泛和深遠的應用。各個內河港航城市均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快信息網絡化建設步伐和科技投入力度,例如建立健全整個航區的船舶中心數據庫,依據港航管理業務實現船舶年審、進出港簽證、稽征繳 費、現場監管、信息綜合利用等業務的信息化、網絡化動態管理。這些依靠先進信息技術的系統應用,實現了不停航檢查,打破了“屬地管理”的傳統模式,為打造“數字港航”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但在這些系統的現場監管模塊中,仍然采用人工錄入船名船號的采集方式。如果出現船名船號被遮蓋、夜間看不清、船舶流量過大及操作者困乏的狀況,這就可能造成船名船號無法實現自動識別,成為打造“數字港航”的最大瓶頸。如何對進出港口的船舶船號進行自動識別?采用遠距離識別的2.4G有源RFID射頻識別技術正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
RFID是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的一項自動識別技術。它利用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式通信交換數據以達到識別目的。一個典型的RFID應用系統通常由標識特定目標物體的電子標簽、接收電子標簽信號的閱讀器以及應用軟件組成。與傳統的磁卡、接觸式IC卡相比,RFID技術完成識別工作時無須人工干預,適合于實現系統的自動化操作且不易損壞,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射頻卡,操作快捷方便。電子標簽可以采用特殊的封裝方式,有效抵御油漬、灰塵污染等惡劣環境的腐蝕和侵襲。
射頻識別系統按電子標簽的供電方式可分為有源和無源兩類。無源標簽所需工作能量需要從讀寫器發出的射頻波束中獲取,經過整流、存儲后提供,成本較低,但射頻功率較大。有源標簽本身帶有微型電池,由于不需要射頻供電,其識別距離更遠,讀寫器需要的功率較小,具有讀寫穩定、防沖突性能佳、攜帶物品信息量大等優點,這在船舶識別應用中都是關鍵的性能要求。
應用方案
憑借在有源RFID技術的深厚基礎,蘇州新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系列電子標簽和2.4G有源產品,受到了市場的熱烈歡迎,其穩定的產品性能、強大的技術支持力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為蘇州新導在各個RFID應用領域贏取了不計其數的忠誠客戶,在極具挑戰的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應用和嚴酷條件下的船舶識別應用也均有建樹。
在進出航區的船舶上安裝有源電子標簽(為防止挪用,安裝方式可以采取特殊措施,實現防拆卸要求),標簽內可以存儲與船舶有關的個體信息或者貨運信息。航道上安裝遠距離閱讀器,通過標準串口RS232/485接口與后臺鏈接,在不易布線的區域還可以鏈接一個無線數傳模塊(GPRS/CDMA)與后臺應用系統保持實時通訊。這樣,安裝了電子標簽的船舶通過航道時就會在最遠80米的范圍內被閱讀器識別和讀取數據。在閱讀器安裝地點的下游可以安排港監管理艇,港監管理艇內的計算機通過無線上網系統與中心數據庫保持聯機狀態,現場監管人員就可通過顯示的結果有針對性地隨時實施對重載船舶的不停航檢查。如果通過的是一
艘證照不齊或證照過期的問題船舶,港監管理艇就可以迅速出艇檢查。當然,港監管理艇也可以使用便攜式的移動閱讀器實現對所有相關船只的稽查管理目標。
以下是一些應用方案的具體細節說明:
第一、閱讀器的安裝。閱讀器應安裝在一個適當位置,確保能夠100%的讀取到所有經過航道的船舶電子標簽。可以采取分別安裝在航道兩側和跨河橋梁上的部署策略:橋梁高度一般不會超過30米,所以將閱讀器安裝在橋梁下側并盡量覆蓋橋梁下部區域的大部分。這時不管船舶通過該橋梁下側的任何位置時,射頻天線與船舶的間距確保不會超過30米,從而保證了閱讀器對電子標簽的有效讀寫,也確保了船名船號的正確有效識別。
第二、電子標簽卡在船舶上的安裝。從系統穩定性出發,采用有源電子標簽較為合適。電子標簽一般安裝在船員較少觸及且干擾少的區域,比如船舶駕駛窗的上側是最佳安裝位置。有源電子標簽具有很高的防護等級,外殼堅固,可以有效抵御雨水侵襲并且安裝方便,抗污染能力強,即使是某些沒有駕駛窗的運輸拖船上直接安裝也能可靠使用。
第三、用政策手段確保電子標簽的發放。RFID技術應用于內河港航管理的應用仍然較少,船戶可能對該技術的操作以及經濟性存在各種疑惑,從而導致不配合的局面出現。最主要的問題是船戶認為有了電子標簽受到了港航管理部門的監視而不配合。港航管理部門一方面應通過宣傳的方式讓船戶接受,另一方面應該制定相應政策來制約不配合的船戶,以確保電子標簽的順利發放。對于外港籍船舶,可以在進出港簽證時發放電子標簽,以確保本航區內所有船舶都能通過射頻識別技術實現現場管理。
方案特點 :
1、大流量:極高的防沖突性,采用多種防沖突方案,可支持200個以上標簽的同時讀取;
2、支持高速度移動讀取,標識卡的移動時速可達200公里/小時以上。
3、高可靠性,工作溫度-40度~85度,防水,防沖擊,滿足工業級環境的應用。
4、高抗干擾:對現場各種干擾源無特殊要求,安裝方便簡單。
5、全球開放的ISM微波頻段,無須申請和付費。
6、超低功耗:對人體很安全,無健康損害。
7、船舶通行記錄。船舶每次經過監控點,都會自動地100%地被記錄到中心數據庫中。
8、不停船檢查。港監管理艇可實現對航行船舶的不停船檢查,極大方便監管工作。
9、過閘費管理。按航次收取過閘費的船閘,使用該識別系統結合收費系統,可實現對信用船戶的不停船收費,有效提高船閘通過率和減少堵航幾率。
10、“四自”航道的收費管理。在“四自”航道入口處安裝該識別系統能有效記錄進入“四自”航道的船舶,結合船舶的信用帳戶,可實現費用代扣代繳。
11、船舶證書防偽。為逃避處罰和逃避繳費,船舶證書資料、船名船號造假猖獗。采用RFID技術后,由于電子標簽ID號碼的全球唯一性,加上電子標簽的防拆卸措施,能徹底消除此類問題。
12、問題船舶管理。由于識別控制計算機實時向中心數據庫查詢船舶資料,如違章船舶、年檢過期、證書過期等問題船舶將無所遁形。
13、流量、運量統計。可精確自動統計出過往船舶的流量以及貨運量。
1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養老院RFID人員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