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5-20 點擊率:31
背景及現況說明
為推動運輸票證“一卡通用”之政策目標,交通部于88年發表“電子票證系統之多功能卡片規劃書”第1版,隨著科技進步繼而于92年8月頒布第2版“電子票證系統之多功能卡片規劃書”,針對交通運輸服務上使用之非接觸式IC卡訂定一個共同規格,作為臺灣電子票證系統發展建置之參考依據。
自92年8月頒布第2版 “電子票證系統之多功能卡片規劃書”后,交通部即透過計畫性補助方案方式,輔導建置以民眾平日生活作息范圍之區域內整合性交通電子票證系統,迄今輔導建置之票證系統包括:
(1) 以基隆市政府公車處所管轄之市區公車電子票證系統。
(2) 以臺中市為中心整合建置之“臺中e卡通”系統,服務范圍包括臺中縣市、彰化縣與南投縣等地區之公路客運及市區公車。
(3) 以高雄市為中心整合建置之“Taiwan Money Card”系統,服務范圍包括嘉義以南之南部7縣市等地區之公路客運及市區公車。
(4) 以新竹市為中心整合建置之“臺灣通”電子票證系統,服務范圍包括桃、竹、苗等地區之公路客運及市區公車,其票證發行單位與“臺中e卡通”相同。
為利于營造交通票證一卡通之環境,自96年起交通部陸續將基隆卡與臺北悠游卡整合(96年9月),桃竹苗與中彰投地區整合(97年4月),南部七縣市TaiwanMoney卡與高雄捷運整合(97年4月),形成北、中、南三大區域之分布型態。其中北部地區使用悠游卡公司發行之“悠游卡”,涵蓋區域范圍包括臺北縣市、基隆市及宜蘭地區:中部地區使用臺灣智慧卡公司發行之“臺灣通卡”,涵蓋區域范圍包括桃竹苗及中彰投地區;南部地區使用宏碁團隊發行之“TaiwanMoney卡”,涵蓋區域范圍包括南部七縣市(嘉義縣市、臺南縣市、高雄縣市及屏東縣),另已將TaiwanMoney卡與高雄捷運發行之“I PASS卡”整合,兩卡均可于南部地區使用。預計97年底前亦可將東部地區(花蓮、臺東)納入(使用臺灣智慧卡公司發行之臺灣通卡),我國未來將形成三大票證系統之分區型態(亦即北部區域、中部區域(含花、東)與南部區域),現況如圖1所示。
圖1、臺灣本島現有交通電子票證服務范圍分布圖
其中TaiwanMoney卡與高雄捷運發行之“I PASS卡”整合之技術架構,如圖2所示。
圖2、整合不同卡片類型之驗票機系統架構圖 123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深度挖掘人臉識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