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5-20 點擊率:41
0 引 言
隨著社會進步,機動車保有量越來越多,汽車成了普通人的代步工具,參加駕駛員培訓、準備拿駕照的人越來越多,為規范駕駛員培訓,有必要研制開發一種能對駕駛員的駕駛技能和安全意識進行科學、規范測試的自動化考評系統。
現在,駕駛員拿駕照前要通過實際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科目三考試),即駕駛員在考試時要駕駛考車在3~5km的實際道路上完成上車準備、起步、直線行駛、變更車道、通過路口、通過人行橫道線、學校區域、通過公共汽車站、會車、超車、靠邊停車、掉頭、夜間行駛和綜合評判共計14個考試項目,其中需要檢測考車相對于道路邊緣線、道路中間線、路口停車線、車道分割線的距離,以及檢測直線行駛、掉頭等考試項目是否合格。
本文研制的一種駕駛員實際道路駕駛技能自動化考試系統采用RTK GPS定位技術,能對考車在實際道路上的位置進行動態定位和測距,其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級,很好地滿足了系統對考車定位和測距的高精度要求。
1 載波相位實時動態差分技術(RTK)定位原理
采用RTK GPS定位技術對考試車輛在道路上的位置進行動態定位,其系統組成通常包括三部分:基準站,移動站(考車)和通信單元。基準站通常設置在考試道路附近的建筑物上或路邊立桿上,移動站安裝在考試車輛上,通信單元用于實現基準站和移動站之間的數據通信,如圖1所示。基準站實時接收GPS衛星信號,其偽距的載波相位觀測量見公式(1),并將觀測量以廣播的形式發送出去;移動站(考車)實時接收GPS衛星信號,其偽距的載波相位觀測量見公式(2),同時接收基準站發送的載波相位數據,進行組差解算,其偽距觀測方程見公式(3),通過計算得到厘米級的考車定位坐標。
式中:Nir,o,Nip,o是整周模糊數;Ni r,Nip是從初始歷元開始至觀測歷元間的相位整周累積數;Φi r,Φip是測量相位的小數部分;λ是載波波長,L1載波波長是19cm,L2載波波長是24cm.
圖1 原理組成
式中:Δ-ρ是同一觀測歷元的各項殘差之和。
在使用RTK GPS定位技術對考車位置進行精確測量時,整周模糊數的正確求解是獲得高精度考車定位位置的必要條件。求解整周模糊數采用整數最小二乘理論,即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浮點解,再通過快速搜索算法在整數約束條件下求出整周模糊數,最后得到固定解。在本道路考試系統研制時,為了實現對考車行駛過程中的實時定位,采用組合波寬巷處理技術對整周模糊數求解,工作時采用雙頻GPS接收機,利用常規碼載波相位差分測量,得到一個整周模糊度的近似估值,然后對偽距噪聲及多路徑效應進行平滑,減少整周數的搜索個數,最后根據雙頻信號,通過兩種波長(巷寬)的線性組合,可以得到一個寬巷的巷寬。
GPS的二個載波信號:f1=1 575.42 MHz,波長λ1=19cm;f2=1 227.60MHz,波長λ2=24cm,通過公式(4)的計算得到一個寬巷波長λ 寬為86cm 的巷寬。
寬巷的波長比單頻的波長大4倍,利用寬巷極易在估值范圍內求出巷寬的整周模糊數,再利用f1和寬巷參數間的線性關系求出f1和整周模糊數。該方法求解速度快,一般只需要幾秒到十幾秒就可以快速求解出整周模糊數。在本道路考試系統中,考車行駛時受樹木、建筑物、橋梁和山峰等障礙物影響會出現"周跳"誤差,導致定位精度變差,考車駛出遮擋物的影響區域后,在不到10s的時間內就可以消除"周跳"誤差恢復到精確定位。
RTK GPS定位系統工作時,基準站需要把觀測得到的載波相位信息實時傳送到考車上的移動站,為保證考車定位信息的高精度,要求數據傳送的誤碼率小于10-7,差分信息的更新時間不高于10s,這對基準站和考車之間的無線通信單元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本道路自動化考試系統研制時,利用滿足IEEE 802.11a/b/g協議要求的無線基站端、無線客戶端設備(AP)組建一個能在控制中心(基準站)和考車(移動站)之間實現音頻、視頻、數據通信的無線局域網來傳送基準站觀測的載波信息到移動站,很好地滿足了RTK GPS定位系統中對數據鏈通信的要求;該通信單元也可以利用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提供的3G業務平臺組建一個虛擬專網(VPN)來實現。
23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ZigBee和S3C2440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