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10-09 點擊率:71
磁阻傳感器實驗報告:各向異性磁阻傳感器特性實驗報告.docx 第1張" title="各向異性磁阻傳感器實驗報告:各向異性磁阻傳感器特性實驗報告.docx 第1張-傳感器知識網"/>
各向異性磁阻傳感器特性實驗報告
基礎物理學 研究性實驗報告 題目:各向異性磁阻傳感器與地磁場測量 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 學院: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 專業: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班級: XX年5月14日 目錄 摘要...............................................................................................................................1 關鍵詞...........................................................................................................................1 一、實驗要求...............................................................................................................1 二、實驗原理...............................................................................................................1 三、實驗儀器介紹.......................................................................................................2 四、實驗內容...............................................................................................................4 1、測量前的準備工作.........................................................................................4 2、磁阻傳感器特性測量......................................................................................5 3、測量磁阻傳感器的各向異性特性..................................................................6 4、赫姆霍茲線圈的磁場分布測量......................................................................7 5、地磁場測量...................................................................................................10 五、思考題.................................................................................................................10 六、誤差分析.............................................................................................................11 七、AMR傳感器的應用舉例....................................................................................11 八、實驗感想.............................................................................................................11 參考文獻.....................................................................................................................12 附錄——原始實驗數據(影印版).....................................磁阻傳感器實驗報告:各向異性磁阻傳感器特性實驗報告.docx 第2張" title="各向異性磁阻傳感器實驗報告:各向異性磁阻傳感器特性實驗報告.docx 第2張-傳感器知識網"/>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陳艷海;;基于Arm-Linux的汽車行駛記錄儀的設計[J];中國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2
臧赤丁;王寧濤;張毓鋒;李廣;;嵌入式系統替代傳統工控機探討[J];中國交通信息化;2011年07期
3
徐淑萍;黎超;;基于ARM的便攜式煙氣分析儀[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1年07期
4
鄭傳行;陳建;;煤礦動態輕軌衡計重方法研究及實現[J];煤礦機械;2011年08期
5
尹小恩;;光伏并網發電網絡化監控系統設計[J];船電技術;2011年06期
6
郭磊;程偉科;;基于嵌入式系統的電能質量測量分析[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3期
7
袁海兵;;深孔加工刀具保護系統的軟件開發[J];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8
歐浩源;張劍;;嵌入式系統中小功率開關電源的設計與實現[J];電源技術應用;2010年06期
9
葛曉鋒;;嵌入式系統的節能技術前沿[J];硅谷;2011年14期
10
王宜森;宋麗建;胡成洲;;關于自動調溫水龍頭的一種設計思路[J];企業技術開發;2011年14期
11
侯國華;張毅剛;;體內張拉成形網格結構預應力損失及其補償方法[J];建筑結構;2011年10期
12
王輝;陳浩明;王小英;;DirectShow技術在Windows CE系統中的圖像采集實現[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3
郎東革;黨元一;;基于ARM的煙氣分析儀的研制與開發[J];硅谷;2011年15期
14
劉鵬;孫有峰;鄒杰;任開春;;基于ARM+CPLD的步進電機控制系統設計[J];自動化與信息工程;2011年02期
15
丁勝;范之國;孫闖;;一種二維掃描式大氣偏振信息采集系統設計[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7期
16
田壯;杜紅棉;;ARM嵌入式系統的以太網通信設計[J];伺服控制;2011年05期
17
李春華;柏屏;宦鴻興;;淺析信息化技術在江蘇省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J];中國水利;2011年13期
18
姚強;何蔚超;;基于S3C2410嵌入式系統的電力系統暫態穩定分析[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19
王佳;范海燕;沈云云;;改進型嵌入式公交系統[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1年07期
20
亓鵬飛;王兆遠;劉浩;;Excel作為OPC客戶端在工業數據采集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年1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芳;周曉波;;測試設備中多路直流穩壓電源的嵌入式設計和實現[A];中國造船工程學會電子技術學術委員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2
杜冬梅;何青;唐斌;陳菲;;SPI總線高速A/D轉換器Window CE驅動程序的實現[A];2009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論文集(2)[C];2009年
3
蔣荻南;張松偉;盧華濤;;基于CompactRIO的隨鉆嵌入式處理單元[A];2010中國儀器儀表與測控技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劉金匯;章璽;周愛平;;基于ARM9嵌入式系統和Windows CE的CIS數據采集軟硬件設計[A];第十四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5
劉金匯;章璽;周愛平;;基于ARM9嵌入式系統和Windows CE的CIS數據采集軟硬件設計[A];第十四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2)[C];2008年
6
陳福;周樹杰;林小竹;楊躍翔;;應用嵌入式系統進行數據采集的研究[A];2004全國測控、計量與儀器儀表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7
諸強;王學民;胡賓;周鵬;王明時;;基于嵌入式系統的無線心電遠程傳輸系統研究[A];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8
于生祥;鄒久朋;;基于uClinux的遠程溫度監控系統的實現[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測控技術與節能環保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9
付寧;鄧立寶;楊易;;基于PC104和VxWorks的某導引頭測控臺的設計[A];2008中國儀器儀表與測控技術進展大會論文集(Ⅱ)[C];2008年
10
張炯;金惠華;;非干涉測試方法對異質嵌入式系統的適應[A];第四屆中國測試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英杰;基于3GS的核勘查數據采集及處理系統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0年
2
程國達;嵌入式系統的硬/軟件協同設計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趙國冬;嵌入式系統彈性應對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4
陳文智;Pcanel——基于模型驅動的嵌入式系統設計平臺[D];浙江大學;2005年
5
李學鋒;礦山企業數據倉庫的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5年
6
郭軍;基于Petri網的嵌入式系統高層級設計方法與技術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7
劉大亮;一種球形移動機器人的運動分析與控制技術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9年
8
吳剛;對低功耗進程調度算法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9
張付祥;創傷手指康復機械手系統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年
10
丁治國;RFID關鍵技術研究與實現[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偉;LINUX嵌入式系統的構建及在數據采集中的應用[D];內蒙古大學;2010年
2
王強;基于嵌入式的變壓器有載分接開關測試系統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3
趙寧社;嵌入式遠程環境數據監控終端的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D];西北大學;2006年
4
史釗煒;基于嵌入式技術的設備巡檢系統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5
王春雷;基于ARM處理器和μC/OS-Ⅱ的嵌入式系統研究和實現[D];中南大學;2005年
6
文旭;基于GPRS的電能質量監測系統設計[D];西華大學;2008年
7
杜開祝;基于ARM嵌入式系統應用平臺的研究與設計[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8
吳猛;無線傳感器網絡智能節點的研究[D];廣東工業大學;2008年
9
莊藝唐;嵌入式Wi-Fi技術研究及其在語音通信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張曉;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μCOS-Ⅱ的研究與應用[D];大連海事大學;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武鋼;嵌入式系統迎來新機遇[N];中國計算機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王臻 湯銘;嵌入式系統應用美景背后是人才匱乏[N];計算機世界;2009年
3
周石 記者 王春;嵌入式系統“嵌入”智能生活[N];科技日報;2010年
4
謝子輝;建立經費標準一體化消耗數據采集報告制度[N];解放軍報;2011年
5
夏開云;儀征市“三個統一”做好低保系統數據采集錄入[N];中國社會報;2011年
6
劉亞迅 特約記者 方立華;數據采集表評判訓練短長[N];解放軍報;2010年
7
佟偉;做好數據采集 強化稅收征管[N];長白山日報;2005年
8
;IBM IM獨特的數據采集工具[N];中國計算機報;2002年
9
;訊寶MC50輕松實現數據采集[N];電腦商報;2004年
10
IDG電訊;Linux“鉆”進嵌入式系統[N];計算機世界;2001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性實驗報告
1
基礎物理學
研究性實驗報告
題 目:各向異性磁阻傳感器(AMR)與地磁場測量
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學 院: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
專 業: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班 級:
2013年5月14日
PAGE * MERGEFORMAT15
目錄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 摘要 PAGEREF _Toc h 1
HYPERlink l "_Toc" 關鍵詞 PAGEREF _Toc h 1
HYPERlink l "_Toc" 一、實驗要求 PAGEREF _Toc h 1
HYPERlink l "_Toc" 二、實驗原理 PAGEREF _Toc h 1
HYPERlink l "_Toc" 三、實驗儀器介紹 PAGEREF _Toc h 2
HYPERlink l "_Toc" 四、實驗內容 PAGEREF _Toc h 4
HYPERlink l "_Toc" 1、測量前的準備工作 PAGEREF _Toc h 4
HYPERlink l "_Toc" 2、磁阻傳感器特性測量 PAGEREF _Toc h 5
HYPERlink l "_Toc" 3、測量磁阻傳感器的各向異性特性 PAGEREF _Toc h 6
HYPERlink l "_Toc" 4、赫姆霍茲線圈的磁場分布測量 PAGEREF _Toc h 7
HYPERlink l "_Toc" 5、地磁場測量 PAGEREF _Toc h 10
HYPERlink l "_Toc" 五、思考題 PAGEREF _Toc h 10
HYPERlink l "_Toc" 六、誤差分析 PAGEREF _Toc h 11
HYPERlink l "_Toc" 七、AMR傳感器的應用舉例 PAGEREF _Toc h 11
HYPERlink l "_Toc" 八、實驗感想 PAGEREF _Toc h 11
HYPERlink l "_Toc" 參考文獻 PAGEREF _Toc h 12
HYPERlink l "_Toc" 附錄——原始實驗數據(影印版) PAGEREF _Toc h 13
各向異性磁阻傳感器與磁場測量
摘要:物質在磁場中電阻率發生變化的現象稱為磁阻效應,磁阻傳感器利用磁阻效應制成。磁阻傳感器可用于直接測量磁場或磁場變化,如弱磁場測量。也可通過磁場變化測量其它物理量,如利用磁阻效應已制成各種位移、角度、轉速傳感器,廣泛用于各類需要自動檢測與控制的領域。磁阻元件的發展經歷了半導體磁阻(MR),各向異性磁阻(AMR),巨磁阻(GMR),龐磁阻(CMR)等階段。本實驗研究AMR的特性并利用它對磁場進行測量。
關鍵詞:AMR,磁阻效應,電磁轉換,磁場測量
一、實驗要求
熟悉和了解AMR的原理
測量磁阻傳感器的磁電轉換特性和各向異性特性
測量赫姆霍茲線圈的磁場分布
測量地磁場磁場強度,磁傾角,磁偏角
二、實驗原理
各向異性磁阻傳感器AMR(Anisotropic Magneto-Resistive sensors)由沉積在硅片上的坡莫合金(Ni80 Fe20)薄膜形成電阻。沉積時外加磁場,形成易磁化軸方向。鐵磁材料的電阻與電流和磁化方向的夾角有關,電流與磁化方向平行時電阻Rmax最大,電流與磁化方向垂直時電阻Rmin最小,電流與磁化方向成θ角時,電阻可表示為:
R=Rmin+(Rmax-Rmin)cos2θ
在磁阻傳感器中,為了消除溫度
導讀:此文是一篇磁阻傳感器論文范文,為你的畢業論文寫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王加熙 楊 明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 )
摘 要:文章基于磁阻效應設計非接觸式EPS角度傳感器,采用8位飛思卡爾MC9S08DZ60單片機為核心,配合CAN模塊設計完整的車用磁阻角傳感器方案.該傳感器系統可以非接觸式的測量角度.理論分析和實驗表明該傳感器系統與傳統的角度傳感器相比,精度高、可靠性好、應用范圍廣,且體積小、成本低.
關鍵詞:磁阻效應;EPS;單片機;CAN;角度傳感器;
中圖分類號:TP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07-0014-04
1. 概述
電動助力轉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簡稱EPS)是利用電動機產生的動力協助駕車者進行動力轉向.其基本工作原理是:不轉向時,電動機不工作;當轉向時,傳感器將檢測到的動力作用于轉向盤上的信號傳送給ECU,ECU同時接收車速傳感器傳來的車速信號,ECU對輸入信號進行處理后,向電動機發出指令,電動機據此輸出與之相應大小及方向的以產生助力,從而實現助力轉向的實時控制.傳統的電動助力轉向器的傳感器大都采用接觸式方式,因其接觸式的測量方式,傳感器的壽命和磨損后的測量精度都會下降,從而影響整個轉向系統的性能.我們設計的新型的非接觸式傳感器,利用磁阻效應的原理,實現了非接觸測量,能夠測量角度及其方向,傳感器壽命也大大延長,并且其測量精度也不會因為接觸測量的磨損而有所降低.
2. 磁阻傳感器工作原理
磁阻效應是指某些金屬或半導體的電阻值隨外加磁場變化而變化的現象.在達到穩態時,某一速度的載流子所受到的電場力與洛倫茲力相等,載流子在兩端聚集產生霍爾電場,比該速度慢的載流子將向電場力方向偏轉,比該速度快的載流子則向洛倫茲力方向偏轉.這種偏轉導致載流子的漂移路徑增加.或者說,沿外加電場方向運動的載流子數減少,從而使電阻增加.這種現象稱為磁阻效應.
而當半導體所處外部磁場的磁場強度達到飽和的時候,其阻抗改變僅與磁場方向有關,被稱之為各向異性磁阻效應AMR(Anisotropic Magneto-Resistive sensors).半導體與磁化方向平行時電阻Rmax最大,電流與磁化方向垂直時電阻Rmin最小,若電流與磁化方向成角θ時,電阻可表示為:
磁阻傳感器設計需充分考慮到磁阻效應里磁場飽和狀態下阻抗變化僅與磁場方向相關的特性,依據此原理可以快速準確的測出角度,抗干擾特性較好,更為
便捷.
在磁阻傳感器中,為了消除溫度等外界因素對輸出的影響,由4個相同的磁阻元件構成惠斯通電橋,結構如圖2所示.
根據磁阻效應電阻公式及惠斯通電橋可以計算出該電橋在θ角的飽和磁場中輸出為:
Us為磁阻傳感器工作電壓,K為惠更斯電橋類磁阻芯片固有常數.
K指作為磁阻傳感器的固有屬性,理論上是一個常數,但實際會因溫度、濕度等外部環境的變化影響而發生改變,且單電橋磁阻角度傳感器的角度測量范圍僅為90°,兩者都會給實際角度測量帶來不便.
3. 磁阻傳感器在EPS中的應用
在汽車EPS中,轉角傳感器可以基于多種原理來實現,如光電效應、霍爾效應、磁阻效應、電阻分壓效應、可變電容等.不同的實現方式要對應不同的信號處理策略,其優劣性對比如下:
3..1 電阻式轉角傳感器
電阻式轉角傳感器的理論依據是電阻的分壓原理,它能夠通過方向盤的轉動帶動電阻器上的滑動觸電,屬于絕對型接觸式傳感器,滑動觸點在運動過程中存在著機械摩擦,滑動觸點易磨損,并且工作時易產生噪聲,以及體積大不便于安裝等一系列缺點.
3..2 光電感應式角度傳感器
光電感應式轉角傳感器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光電編碼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安裝在方向盤管柱上的轉角傳感器跟隨方向盤轉軸的轉動,此時光敏元器件會接受到光照,光敏元件將接收到的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并經過信號調理電路的整形和放大后變為電壓脈沖輸出.由于是基于光電感應原理,它的工作需要光源,安裝要求較高,存在溫度票移和繞線問題以及造價較高易于損壞的缺點.
3..3 電子電容式轉角傳感器
這種傳感器由于只有電子電路構成,沒有敏感元器件.缺點在于大量電子部件的存在使得電路的結構龐大復雜,而且很容易受到電磁干擾,因此電子式轉角傳感器的測量精度不高,不適合用于高精度要求的電動助力系統中.
3..4 霍爾(磁電)式轉角傳感器
霍爾式轉角傳感器是由磁敏元件構成的集成傳感器,它由霍爾敏感元件、信號調理電路和數字信號處理器構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將磁鐵安裝在霍爾敏感芯片的上方,霍爾敏感元件能夠將磁場的變化轉化脈沖信號,經處理放大計算出轉角信號.優點是磁敏感范圍較大,抗振動干擾和噪聲干擾的能力強,結構牢固、體積小便于安裝,能夠在復雜惡劣的環境下保持較高的靈敏度和測量精度以及造價相對比較便宜.因此,盡管霍爾式傳感器存在一定的溫漂.EMC磁屏蔽設計要求較高,但依然是目前汽車電控系統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轉角傳
感器.
3..5 磁阻式角度傳感器
磁阻式傳感器也是基于磁電效應原理的轉角傳感器,它的優點是:抗噪聲抗震動能力強,測量精度和分辨率高,性能穩定使用壽命長.但是由于目前對磁阻敏感元件的制作工藝技術不是很成熟,目前國內對于汽車用磁阻式傳感器的研究相對較少,國外對于汽車用磁阻傳感器的研究比較成功的企業也相對較少.
磁阻式角度傳感器與其他類型比較有如下優勢:
根據性能比較可以看出磁阻式和霍爾編碼式角度傳感器性能遠優于其他類型,其耐污染、抗震動、抗噪聲能力強的優勢令其在汽車上的應用極為普遍.而磁阻式與霍爾式相比較,又具有在低磁場強度下的高敏感度及高分辨率,因此,本文選用磁阻式傳感器作為EPS的轉角測量元件.
磁阻式傳感器:用磁阻傳感器測量地磁場 呂依穎
本文選擇的KMT32B磁阻角度測量芯片利用兩個惠斯通電橋,則平行于芯片表面(X-Y平面)的旋轉磁場將產生兩個獨立的三角函數輸出信號,一個是cos2θ,另一個是sin2θ,θ即為傳感器和磁場方向的夾角.KMT32B芯片內部電路電橋如圖4所示:
根據各向異性磁阻效應原理,兩個同樣的磁阻元件若與磁場夾角方向不一致,則磁阻元件的阻值隨磁場方向改變的相位差與兩元件的夾角成正比.而KMT32B則巧妙的利用圖中簡單的兩組電橋輸出信號擺放位置,使兩路信號輸出差90°相位,則兩路模擬輸出信號Vo1、Vo2與磁場變化角度之間關系為:
傳感器這種電路設計方式的優勢有效去除了計算轉角θ中K值對系統測量精度的影響,且便于開發實時的角度測量系統.
但由于三角函數的周期性,導致該芯片計算角度時僅能實現0-180°范圍內角度的測量,而汽車上如方向盤之類的器件,要求能連續旋轉多圈以上,角度范圍必然超過360°,甚至達到720°以上,對于EPS中方向盤系統需要360°旋轉角度的測量需求尚無法滿足,這就需要我們對該角度測量系統進行設計,用KMT32B完成多圈角度測量.
如圖所示該裝置為大齒輪嚙合兩個小齒輪,設大齒輪(主動齒輪)齒數為m,從動齒輪1齒數為m1,從動齒輪2齒數為m2.設主軸齒輪的行程為n周,則從動齒輪2在行程內一共轉過(m*n/m2)*360°,從動齒輪1共轉過(m*n/m1)*360°,為了保證主軸在整個行程的絕對角位置與2個從動齒間的角位置關系一一對應,有
2.個KMT32B分別檢測出2個從動齒輪的角度,根據角度差值情況就能測得主動齒輪的角度值.
根據最后換算公式可知,當從動齒輪1和從動齒輪2差值越小,該角度測量系統的量程越大,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比值越大,傳感器體積越??;綜合考慮轉角測量系統尺寸大小,并且盡量讓兩個從動齒輪齒數接近,本文設定的兩個從動齒輪齒數分別為17,18;既M*n<,306;而設計的角度測量系統至少要能實現方向盤4圈角度的測量,而設計的角度測量系統至少要能實現方向盤4圈角度的測量,這設定n等于6,m等于51.
5. EPS轉角測量系統設計
方向盤角度傳感器能夠檢測到方向盤角度的變化,它是電動助力轉向(EPS)系統控制器(ECU)的重要輸入信號.作為EPS系統ECU的重要控制信號之一,它的輸出信號精度能夠大大優化和改善EPS系統的電動助力方向盤回正性能.
按照汽車EPS系統對方向盤角度傳感器的測量范圍和測量精度的要求,本文設計了一款基于磁阻效應的非接觸式方向盤絕對轉角傳感器系統,采用8位飛思卡爾MC9S08DZ60單片機為核心,配合其中CAN模塊設計完整的車用磁阻角傳感器方案,其原理框圖如下:
系統主要由被測部件、磁阻角度傳感器、信號處理系統、單片機系統MC9S08DZ60、CAN通信網絡、EPS控制系統.系統中2個磁阻元件將感受到的磁鋼位置的變化經過信號預處理電路的調理后輸入到信號電子處理單元中進行實時的角度計算.電子處理單元依據事先植入的絕對角度算法程序計算并輸出方向盤的絕對轉角.
6. 實驗結果與分析
按照上面設計的系統研制出實際的轉角測量裝置,并在相應的角度檢測設備上進行了實驗測試.測試分量程范圍:0°~2160°,最終測量結果如表2所示.
在0°~2160°范圍內進行角度測量的實驗結果見表1.由表可見全角范圍內,測量精度達到±0.9°.
經過多次重復試驗,對數據進行分析后,如圖10所示,誤差基本一致,平均誤差僅有±0.6°,且線性度較好.
6. 結語
由表1的測量結果顯示:磁阻傳感器在角度測量精度能夠達到一般車載EPS系統要求,且經過多次重復實驗后所得數據在處理后其線性度并無較大誤差,這就可以說明以該原理設計的角度傳感器系統的重復性很好,傳感器總體性能能夠很好地滿足車用傳感器要求.
實驗證明角度測量傳感器系統具有其非接觸、絕對式、大范圍、小體積、高精度測量等優點,特別是其多圈角度測量的設計方案合理,值得在車輛轉向角度測量中推廣,相信這一思路方向發展的角度測量傳感器具有良好的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梁長垠.磁阻式傳感器在角度測量中的應用[J].傳感器技術,2005,24,(4).
[2]畢玲峰,高明.磁阻式傳感器在EPS中的應用[J].汽車科技,2012,3(5).
[3]趙繼文.傳感器與應用電路設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4]鄭然.基于AMR效應的磁阻位移傳感器設計[D].西安:西北工業大學,2007.
[5]林邵華.霍爾傳感器原理及其在車川傳感器中的應用[J],輕型汽車技術,2003,12(5):14-16.
作者簡介:王加熙(1985—),男,江蘇鹽城人,上海交通大學自動化系工程師,研究方向: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
磁阻傳感器范文
1、生物傳感器論文大綱格式 生物傳感器論文框架怎么寫
2、傳感器論文大綱范本大全 傳感器論文大綱怎樣寫
3、最新生物傳感器參考文獻 生物傳感器論文參考文獻哪里找
4、傳感器論文集 傳感器專著類參考文獻哪里找
5、容易寫的生物傳感器論文題目 生物傳感器畢業論文題目怎樣定
6、傳感器論文選題范文 傳感器論文題目怎么定
磁阻式傳感器參考文獻總結:
關于對寫作磁阻傳感器論文范文與課題研究的大學碩士、相關本科畢業論文磁阻傳感器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和相關文獻綜述及職稱論文參考文獻資料下載有幫助。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電氣控制線路圖控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