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5-11 點擊率:66
作者:賈伯年,俞樸,宋愛國主編
出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頁數:366 ? 真實服務 非騙流量
出版時間:2007.02 (求助前請核對清楚)
求助編號: (學習資料 勿作它用)
求助格式:PDF(無水印/掃描版)我要投訴
重要說明:求助即說明同意《文件求助條款》 Word/doc、ePubb、mobi、PPT、TXT
《新型傳感技術及應用》高清PDF下載 樊尚春,劉廣玉編著 2005.08
《傳感器技術》高清PDF下載 謝雙維主編 2005.08
《傳感器技術及應用》高清PDF下載 何希才主編;薛永毅,姜余祥編著 2005.04
《傳感器原理及技術》高清PDF下載 孟立凡,鄭賓主編 2005.01
《傳感器技術及應用》高清PDF下載 樊尚春編著 2004.08
《傳感器原理及應用》高清PDF下載 林春方,胡偉全,徐鳳云編著 2004.08
《傳感器原理及應用技術》高清PDF下載 劉篤仁,韓保君編著 2003.08
《傳感與檢測技術》高清PDF下載 戴焯主編 2003.08
《傳感器原理及應用》高清PDF下載 王雪文,張志勇編著 2004.03
《傳感器及其應用》高清PDF下載 欒桂冬等編著 2002
本人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11級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大學生。誠心求傳感器與傳感器技術 第3版課后答案,何道清版的,要有解題過程,盡量詳盡完整。
的描述臨近期末考,有些知識點和試卷講不完,會常說一句,有問題課后來找老師,會發很多試卷附帶答案,很多提綱給學生。最近考試考得不好,也沒有再對學生發脾氣,而是鼓勵學生不要緊,講課有時候會口誤或者寫錯字,講錯題會跟學生開玩笑舒緩心情,班里尖子生不多,其實作為老師心里很擔心,課后還會給優生特別待遇。大早晨去圖書館睡了一覺,然后滾回家了,好恐怖,要怎么考研究生!證明題好難,還不如計算題好,一步一步往后算就行了。跟本算不出來,直接看答案。完了完了,要好好學習啊好好學,不能睡了。此課后習題答案對應的教材信息如下:
書名:傳感器與傳感器技術 第3版
作者:何道清 張禾 諶海云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附件下載列表如下:傳感器與傳感器技術 第三版 課后答案.pdf(627.06KB)
本人天津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2級農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大學生。上傳此傳感器技術 第三版課后答案,賈伯年版的,如部分章節不夠詳盡完整的,請大家繼續補充。
的描述上課老師太吝嗇,學期末才給的答案,傳上來分享給學弟學妹吧,不謝。當然,也是為了獲得一點積分。這網站審核的實在太嚴了,傳了好幾份答案,都說已經有了,沒給通過。這份答案我是搜過的,網站沒有,希望能通過吧。此課后習題答案對應的教材信息如下:
書名:傳感器技術 第3版
作者:賈伯年 俞樸 宋愛國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附件下載列表如下:傳感器技術 課后答案.pdf(291.57KB)傳感器技術 第3版[2-8章] 課后答案.pdf(3.42MB)
自己整理的。。。。歡迎下載。。。。。
1-1衡量傳感器靜態特性的主要指標。說明含義。
1、線性度——表征傳感器輸出-輸入校準曲線與所選定的擬合直線之間的吻合(或偏離)程度的指標。
2、回差――反應傳感器在正(輸入量增大)反(輸入量減?。┬谐踢^程中輸出-輸入曲線的不重合程度。
3、重復性——衡量傳感器在同一工作條件下,輸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連續多次變動時,所得特性曲線間一致程度。各條特性曲線越靠近,重復性越好。
4、靈敏度——傳感器輸出量增量與被測輸入量增量之比。
5、分辨力——傳感器在規定測量范圍內所能檢測出的被測輸入量的最小變化量。
6、閥值——使傳感器輸出端產生可測變化量的最小被測輸入量值,即零位附近的分辨力。
7、穩定性——即傳感器在相當長時間內仍保持其性能的能力。
8、漂移——在一定時間間隔內,傳感器輸出量存在著與被測輸入量無關的、不需要的變化。
9、靜態誤差(精度)——傳感器在滿量程內任一點輸出值相對理論值的可能偏離(逼近)程度。
1-2計算傳感器線性度的方法,差別。
理論直線法:以傳感器的理論特性線作為擬合直線,與實際測試值無關。
端點直線法:以傳感器校準曲線兩端點間的連線作為擬合直線。
“最佳直線”法:以“最佳直線”作為擬合直線,該直線能保證傳感器正反行程校準曲線對它的正負偏差相等并且最小。這種方法的擬合精度最高。
最小二乘法:按最小二乘原理求取擬合直線,該直線能保證傳感器校準數據的殘差平方和最小。
1-3什么是傳感器的靜態特性和動態特性?為什么要分靜和動?
靜態特性表示傳感器在被測輸入量各個值處于穩定狀態時的輸出-輸入關系。主要考慮其非線性與隨機變化等因素。動態特性是反映傳感器對于隨時間變化的輸入量的響應特性,研究其頻率響應特性與階躍響應特性,分析其動態誤差。區分是為了在數學上分析方便。
1-4分析改善傳感器性能的技術途徑和措施。
1、結構、材料與參數的合理選擇;2、差動技術;3、平均技術;4、穩定性處理;5、屏蔽、隔離與干擾抑制;6、零示法、微差法與閉環技術;7、補償、校正與“有源化”;8、集成化、智能化與信息融合。
2-1 金屬應變計與半導體工作機理的異同?比較應變計各種靈敏系數概念的不同意義。
對于金屬材料,電阻絲靈敏度系數表達式中1+2μ的值要比(dρ/ρ)/ε大得多,dρ/ρ=CdV/V。金屬絲材的應變電阻效應為ΔR/R=[(1+2μ)+C(1-2μ)] ε=Kmε。金屬材料的電阻相對變化與其線應變成正比。壓阻效應是指半導體材料,當某一軸向受外力作用時, 其電阻率ρ發生變化的現象。半導體材料的(dρ/ρ)/ε項的值比1+2μ大得多,dρ/ρ=πζ=πEε。導電絲材的應變電阻效應為ΔR/R=Koε。對于金屬材料,靈敏系數Ko=Km=(1+2μ)+C(1-2μ)。前部分為受力后金屬幾何尺寸變化,一般μ≈0.3,因此(1+2μ)=1.6;后部分為電阻率隨應變而變的部分。金屬絲材的應變電阻效應以結構尺寸變化為主。對于半導體材料,靈敏系數Ko=Ks=(1+2μ)+ πE。前部分同樣為尺寸變化,后部分為半導體材料的壓阻效應所致,而πE 》(1+2μ),因此Ko=Ks=πE。半導體材料的應變電阻效應主要基于壓阻效應。
2-3 簡述電阻應變計產生熱輸出(溫度誤差)的原因及其補償辦法。
電阻應變計的溫度效應相對熱輸出為:εt=(ΔR/R)t/K=1/KαtΔt+(βs-βt)Δt應變計的溫度效應及其熱輸出由兩部分組成:前部分為熱阻效應所造成;后部分為敏感柵與試件熱膨脹失配所引起。在工作溫度變化較大時,會產生溫度誤差。 補償辦法:1、溫度自補償法 (只能在選定的試件上使用) (1)單絲自補償應變計 (2)雙絲自補償應變計 2、橋路補償法 (1)雙絲半橋式 (2)補償塊法
2-4 試述應變電橋產生非線性的原因及消減非線性誤差的措施。
原因: U R1 R2 R3 R4 1 R1 R2 R3 R4 U0 1 4 R1R2R3R4 2 R1R2R3R4
上式分母中含ΔRi/RiΔRi/Ri呈非線性關系。
措施:(1) 差動電橋補償法 : 差動電橋呈現相對臂“和”,相鄰臂“差”的特征,通過應變計合理布片達到補償目的。常用的有半橋差
動電路和全橋差動電路。(2) 恒流源補償法:誤差主要由于應變電阻ΔRi的變化引起工作臂電流的變化所致。采用恒流源,可減小誤差。 2-5 如何用電阻應變計構成應變式傳感器?對其各組成部分有何要求?
用作傳感器的應變計,有更高的要求,尤其非線性誤差要小(<0.05%~0.1%F*S),力學性能參數受環境溫度影響小,并與彈性元件匹配。 2-5 如何用電阻應變計構成應變式傳感器?對其各組成部分有何要求?
一是作為敏感元件,直接用于被測試件的應變測量;另一是作為轉換元件,通過彈性敏感元件構成傳感器,用以
對任何能轉變成彈性元件應變的其他物理量作間接測量。
要求:非線性誤差要小(<0.05%~0.1%F.S),力學性能參數受環境溫度影響小,并與彈性元件匹配。
2-9 四臂平衡差動電橋。說明為什么采用。
全橋差動電路,R1,R3受拉,R2,R4受壓,代入,得
U R R R R 1 R R R R U0 1 2 3 4 1 1 2 3 4 4 R1R2R3R4 2 R1R2R3R4 由全等橋臂,得
U R1 R2 R3 R4 1 R1 R2 R3 R4 U0 1 4 R1R2R3R4 2 R1R2R3R4
U4 R1 R1 U 4R1R1可見輸出電壓Uo與ΔRi/Ri成嚴格的線性關系,沒有非線性誤差。即Uo=f(ΔR/R)。
因為四臂差動工作,不僅消除了飛線性誤差,而且輸出比單臂工作提高了4倍,故常采用此方法。
3-1 比較差動式自感傳感器和差動變壓器在結構上及工作原理上的異同。
自感式傳感器實質上是一個帶氣隙的鐵芯線圈,由兩單一式對稱組成。鐵芯氣隙,磁路磁阻隨銜鐵變化而變化,引起線圈電感量的變化。互感式傳感器是一種線圈互感隨銜鐵位移變化的變磁阻式傳感器。類似于變壓器。互感式傳感器為閉合磁路,初次級間的互感為常數;互感式傳感器為開磁路,初、次級間的互感隨銜鐵移動而變,且兩個次級繞組按差動方式工作。
3-4 變間隙式、變截面式和螺管式三種電感式傳感器各適用什么場合?優缺點?
電感式傳感器主要用于測量位移和尺寸,以可以測量位移變化的其他參數,如力、張力、壓力、力矩、壓差、振動、應變、轉矩、流量、密度等。三種傳感器線性范圍依次增大,靈敏度依次減少。
3-6 差動式電感傳感器測量電路為什么經常采用相敏檢波(或差動整流)電路?分析其原理
相敏檢波電路是具有鑒別調制信號相位和選頻能力的檢波電路。原理:使高頻調幅信號與高頻載波信號相乘,經濾波后輸出低頻解調信號。 3-7 電感傳感器產生零位電壓的原因和減小零位電壓的措施。
差動自感式傳感器當銜鐵位于中間位置時,電橋輸出理論上應為零,但實際上總存在零位不平衡電壓輸出(零位電壓),造成零位誤差。原因:零位電壓包含基波和高次諧波。產生基波分量的原因:傳感器兩線圈的電氣參數和幾何尺寸的不對稱,以及構成電橋另外兩臂的電氣參數不一致;產生高次諧波分量的原因:磁性材料磁化曲線的非線性。措施:1、合理選擇磁性材料與激勵電流;2、一般常用方法是采用補償電路,其原理為: (1)串聯電阻消除基波零位電壓;(2)并聯電阻消除高次諧波零位電壓;(3)加并聯電容消除基波正交分量或高次諧波分量。3、另一種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外接測量電路來減小零位電壓。如前述的相敏檢波電路,它能有效地消除基波正交分量與偶次諧波分量,減小奇次諧波分量,使傳感器零位電壓減至極小。4、此外還可采用磁路調節機構(如可調端蓋)保證磁路的對稱性,來減小零位電壓。 3-9 造成自感式傳感器和差動變壓器溫度誤差的原因及其減小措施。
第1頁下一頁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電氣控制線路圖控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