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發(fā)布日期:2022-04-17 點擊率:280
RCM,即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最早應用于美國航空業(yè),后被廣泛應用于工業(yè)界,能夠在保證生產安全性和資產可靠性的條件下,將日常維修工作量降低40%至70%,大大提高了設備資產的使用效率。
1 引言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簡稱“RCM”)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用以確定設備預防性維修需求的一種系統工程方法,也是發(fā)達國家軍隊及工業(yè)部門制定軍用裝備和設備預防性維修大綱、優(yōu)化維修制度的首選方法。
美軍通過在80年代推行“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CM)維修改革,使其裝備保持了較高的完好率。美軍所作的工作在1991年的海灣戰(zhàn)爭、1999年科索沃戰(zhàn)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zhàn)爭中得到了回報。英國、日本等國家通過應用RCM分析技術為其設備制定維修策略,避免了“多維修、多保養(yǎng)、多多益善”和“故障后再維修”的傳統維修思想的影響,使維修工作更具科學性。實踐證明:如果RCM被正確運用到現行的維修裝(設)備中,在保證生產安全性和資產可靠性的條件下,可將日常維修工作量降低40%至70%,大大提高了資產的使用效率。
RCM作為一種分析方法,它表現出來的優(yōu)勢引起了各國的高度重視,這些國家普遍開展了RCM的應用研究。本文對RCM當前在國內外的應用情況進行了研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2 RCM在國外的推廣應用與維修改革
70年代中期,RCM引起美國軍方的重視,美國防部明確命令在全軍推廣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CM)。1978年,美國國防部委托聯合航空公司在MSG-2的基礎上研究提出維修大綱制訂的方法。諾蘭(Nowlan,F.S.)與希普(Heap,H.F.)合著的《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在此背景下出版。書中正式推出了一種新的邏輯決斷法--RCM法。它克服了MSG-1/2中的不足,明確闡述了邏輯決斷的基本原理,對維修工作進行了明確區(qū)分,提出了更具體的預防性維修工作類型。自此,RCM理論在美國陸、海、空三軍裝備上獲得廣泛應用。到80年代中期,美國陸、海、空三軍分別就RCM的應用頒布了標準和規(guī)范。例如:1985年2月美空軍頒布的MIL-STD-1843,1985年7月美陸軍頒布的AMCP750—2,1986年1月美海軍頒布的MIL—STD—2173等都是關于RCM應用的指導性標準或文件。美國國防部指令和后勤保障分析標準中,也明確把RCM分析作為制定預防性維修大綱的方法。RCM推廣應用取得成功。
結合RCM推廣應用的成果,美國陸軍實施了多方面的維修改革。(1)陸航飛機維修制度的改革。把過去的定期送廠大修改為視情檢查送修,稱為“機體狀況評價(ACE)”計劃。具體做法是改變過去定期(五年)送修的規(guī)定,每年對飛機進行一次檢查評定,根據一套嚴密的評定方法,確定飛機的“整體狀況指數”,狀況不良超過規(guī)定限值的飛機就送廠修理。實施以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80年美陸軍后勤副參謀長說,74年以來這項改革節(jié)約維修經費達三億美元。目前這項制度仍在執(zhí)行,并增加了對機體腐蝕程度的專門評定制度,被稱為“飛機腐蝕分析評價(AACE)”計劃。(2)美陸軍裝備維修制度的改革。改革陸軍戰(zhàn)斗車輛(坦克、裝甲車輛)的送廠大修規(guī)定,改變過去的定程修理規(guī)定,實行類似于陸航飛機視情送修的辦法。美陸軍規(guī)程(AR750-1)《陸軍裝備維修原則與方針政策》(1978年版)中明確規(guī)定:選送“戰(zhàn)斗車輛進廠大修的規(guī)則只應基于車輛狀況,行駛里程不作為確定送修的因素”;“選送的規(guī)則應以根據RCM原則確定的因素為依據”。從美軍1977年到1982年實際調查情況看,采用視情送修,比原來定程大修減少送修車輛70%左右,大修費節(jié)約是可觀的。陸軍維修改革的其它途徑還有:采用RCM分析方法審查日常維護保養(yǎng)規(guī)定,使維修項目、時間間隔趨于合理,以節(jié)約維修人力物力;按RCM原理對大修規(guī)程進行修訂,改變過去大拆大卸的做法,只進行必需項目、必要深度的修理。
RCM不僅被軍事領域所重視,而且在工業(yè)界也具有廣泛的應用。60年代末隨著寬體客機的投運,系統變得十分復雜,航空系統沿用定時大修的傳統方法在經濟上變得不可接受。采用RCM分析方法根據元件故障后果的嚴重程度確定維修計劃,收到了良好效果,使航空系統可靠性提高。現在RCM已成為全世界幾乎所有航空公司采用的方法。80年代美國EPRI將RCM引入核電站的維修,后來又應用于火電廠,取得了提高可靠性和降低維修費用的目的。進入90年代后,RCM已廣泛應用于世界上許多工業(yè)部門或領域,其理論又有了新的發(fā)展。1991年,英國的約翰?莫布雷(John Moubray)撰寫了新的《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簡稱RCM2),并于1997年修訂后再版。目前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的很多大中型企業(yè)都在采用這項技術制定其生產設備的維修策略。其中英國Aladon維修咨詢有限公司,從90年代開始就為40多個國家的1200多家大中型企業(yè)成功地進行過RCM的咨詢、培訓和推廣應用工作。據統計,這些企業(yè)中大約25%的高級管理人員受到了RCM初級培訓,約10%的企業(yè)至少在一個工廠的所有設備上應用了RCM,65%的企業(yè)對其所屬的部分設備進行過審查,大部分企業(yè)計劃繼續(xù)應用RCM來分析其絕大部分的設備。近年來,RCM理論和應用研究在國外受到了更加廣泛的關注。2002年6月在芬蘭赫爾辛基召開的第16屆歐洲國際維修會議上,“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CM)”被作為會議《論文》研究的重點之一。會上有4篇論文專門論述對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CM)。英國的Chris Cooper在論文《Holistic RCM給企業(yè)和供應鏈帶來的真正利益》中,提出了一種Holistic(綜合的) RCM,這種Holistic(綜合的) RCM具有傳統RCM功能,但與企業(yè)資產管理(EAM)系統及其它企業(yè)應用系統的財務管理進行了綜合。顯然,這是RCM發(fā)展適應企業(yè)信息化的一項措施。愛爾蘭人Kenneth O’Reilly把RCM分析方法用于制訂中小規(guī)模企業(yè)(SME)的維修大綱,通過按重要程度對設備排序,從而使維修資源集中在能夠獲得最大回報的設備上。
3 RCM在我國的應用現狀與前景
80年代中后期,我國軍事科研部門開始跟蹤研究RCM理論和應用。1992年國防科工委頒布了由軍械工程學院為主編單位編制的我國第一部RCM國家軍用標準GJB1378《裝備預防性維修大綱的制定要求與方法》,該標準在海軍、空軍及二炮部隊主戰(zhàn)裝備上的應用取得了顯著的軍事、經濟效益,促進了現役裝備維修改革和新裝備形成戰(zhàn)斗能力。空軍對某型飛機采用RCM后,改革了維修規(guī)程,取消了50h的定檢規(guī)定,壽命由350h延長到800h以上。由于技術、管理和認識上的原因,RCM在通用裝備上的推廣應用一直處于研究與探索階段,還沒有做真正意義上的應用工作,還沒有取得應有的效益。為適用新時期軍事斗爭形式,加快武器雷達裝備維修改革的步伐,總裝備部通用裝備保障部武器雷達局決定自2002年起利用三年時間,對各類主戰(zhàn)武器雷達裝備全面實施RCM分析,形成基于具體裝備的預防性維修大綱。然后在此基礎上重組與優(yōu)化維修保障系統,進行維修改革,構建我軍武器雷達裝備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制度新體系。自2002年7月初完成RCM培訓后,各有關單位即著手進行RCM分析,到目前為止,RCM推廣應用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已完成14種典型裝備的RCM分析,得到了故障特征信息記錄表和預防性維修大綱等相關的文獻資料。2003年將對在七十余種新裝備和現役裝備上展開。當前海軍和空軍也正在加大RCM的推廣應用力度,應用RCM分析方法對原有的維修文件進行修訂。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